【體育廣角鏡】悶頭打游戲?別以為這就能搞電
資料圖:5月24日,WE戰隊選手在比賽中。當日,2019NEST全國電子競技大賽(英雄聯盟)夏季總決賽在貴州貴陽舉行,首場對陣中BLG戰隊以2:0勝WE戰隊。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
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8日電(王昊)日前,2019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在巴黎落幕,來自中國大陸賽區的FPX戰隊獲得冠軍,國內也再次掀起一陣電競熱潮。通過媒體,電競選手們的故事被傳向四面八方。年輕、有名、多金,對于很多青少年來說,職業電競充滿誘惑力。
不過,電競行業不論是職業選手還是其他從業人員,入行門檻都不低。“網癮少年”們若有志于此,只會打游戲是遠遠不夠的。
“電競選手的青訓淘汰率是非常高的”
EDG是中國知名電競俱樂部,旗下有多個游戲的職業戰隊。俱樂部賽訓總經理阿布(姬星)介紹,“電競選手的青訓淘汰率是非常高的”,以EDG為例,能參加面試的選手就已經“非常非常非常少了”。此前通過自媒體招募,有幾千人來投簡歷,但最終能夠達到要求的一個都沒有。
資料圖:中國電競隊在亞運會表演賽比賽中。中新社記者 李霈韻 攝
“游戲用戶幾千萬,能打到最高段位的也就幾十、上百人而已,在這些人中能被教練員認為有些實力的,其實就只有幾個。來到線下試訓,一年中能通過的可能也就一到兩個。”
此外,進入俱樂部青訓體系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夠效力于頂級聯賽,向一隊輸送人才這個環節,也有著一定的淘汰率。
阿布介紹,目前電競行業的收入差異非常大,“明星選手收入是非常高的,影響力也非常大,頂級聯賽的職業選手有著不錯的收入。替補選手和青訓選手他們相對來講,工資能夠維持在比如上海(這類城市)的生活,并且會有一定的績效獎金。”
資料圖:7月18日,WCG2019世界總決賽于西安啟幕。圖為參賽隊伍激烈角逐。張遠 攝
“初入俱樂部或者是待檢驗的青訓選手,收入水平比較一般。新進來測試或者說是面試階段的選手,可能是沒有收入的。”
“希望來做運營工作的同事起碼是本科學歷”
據人社部今年發布的電競行業分析報告顯示,目前中國電子競技產業鏈相關崗位種類已超過100個。這很容易理解,拿EDG俱樂部為例,除了選手之外還有運營部門,包括品牌、市場、內容制作、隊醫、心理輔導師以及基礎的財務、人事等。
而實際上,某些電競俱樂部的運營人員甚至在網絡上小有名氣。那么做不成職業選手,“網癮少年”們能成為戰隊幕后人員的一份子嗎?
(責任編輯:admin)